孢子steam账号:有谁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5:40:26
请各位帮帮忙,有谁知道有关于范进中举和孔已己的质料

范进中举

主旨

本篇小说透过叙述范进应试中举发疯前后等情节,形容活现地表示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精神状况,从而讽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并揭露当时社会大众那种趋炎附势的态度。

内容与写作技巧剖析

(1) 内容剖析温习表
开端 1. 丈人胡屠户以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范进中秀才。
2. 胡屠户神气地训斥范进。
3.范进问丈人借钱进城应试,却被奚落。
4. 丈人劝范进找个教馆先生做来糊口。
5. 范进瞒著丈人进城应试。
6.应试回家,范进的家人已饿了两三天。
发展 1.发榜日,家中没有米粮,范进拿鸡到市集卖,再买米煮粥。
2.报喜人来报范进中举。
3.邻居到集上找范进回家,范进得知中举,欢喜得疯了。
高潮 1.众人商议医治范进的疯,决定要找胡屠户来吓范进。
2.胡屠户得知范进中举,拿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到贺。
3.众人请胡屠户吓范进,以使他清醒。
4.胡屠户认为举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不可打的;但最终还是答应。
5.胡屠户打了范进一掌,范进因而清醒。
结束 1.胡屠户向众人夸耀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所以才将女儿嫁给他。
2.回家路上胡屠户低头为范进整理衣服。
3.回家后胡屠户阔绰地打赏报录人。

(2)写作技巧温习表

善用对比 作者善用对比刻划人物,使人物更生动:
1.如范进中秀才,胡屠户拿一副大肠及一瓶酒来贺;当范进中举人时,胡屠户则拿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来贺,贺礼的轻重展示了胡屠户的势利。
2.又如范进问胡屠户借钱应试,他不但不借,还奚落范进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撤泡尿自己照照。」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便说:「我自己女儿像有些福气,毕竟要嫁与个老爷……」又称范进「我这个肾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极大。
善用对话 作者写范进疯了之后众人、老太太、胡氏及胡屠户的说话:
1.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喜欢疯了。」
2.老太太却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个甚麼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3.胡氏却说:「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4.胡屠户则诧异道:「难道这等没福?」
5.只是数句话,便将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心理表达出来。
详略得宜 详写: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
2.范进中举后乡邻及胡屠户的阿谀奉承。
略写:(因这些部分与主题无太大关系)
1.范进中秀才后的活动和应酬。
2.范进入城应考乡试的经过。
结构完整 具备小说的特点: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

模拟会考试题
(1) 试说明当范进中举发疯后各人的不同表现。(8分)
答: (a)邻居和报录人是抱有看热闹的心态,表现得比较冷漠,只是平淡地说出范进欢喜得疯了这个客观事实而已。(2分)
(b)老太太则埋怨中举人使儿子变疯了,甚至焦急得哭了起来,表示她的爱子之心。(2分)
(c)妻子胡氏十分关心丈夫,当时她极为焦急,不知应如何处理。(2分)
(d)反观胡屠户所关心的,只是范进中举后带给他的荣华富贵,眼见范进发了疯,自己便无福消受中举所带来的好处,因而十分痛惜。(2分)

(2) 试说明作者希望透过范进中举一事揭露科举制度的哪些弊处?(8分)
答: 作者是希望藉范进中举这件事反映科举制度的弊病:
(a)读书人花尽一生精力去应付考试,虚耗光阴;指出他们迷醉功名,没有其他营生技能,不能维持生计。例如范进花了数十年精力考中秀才,但仍无法养家。 (3分)
(b)作者要指出科举考试并无客观标准,难以选取真正人才。正如胡屠户所说的,主考官是因同情范进年老,便让他中秀才,并非他有真才实学。(3分)
(c)指出在科举制度下所形成的炎凉世态。如一般人轻视考试失败的读书人(范进)。(2分)

(3) 试说明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态度?他态度的变化反映了甚麼现象?(12分)
答: (a)范进中秀才,胡屠户只带了一副大肠和一瓶酒祝贺他,还摆出架子教训他一顿,吃得醉醺醺的,然后横披衣服,腆著肚子离去,态度傲慢。(3分)
(b)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马上带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贺范进,让他打赏报录人,范进向他拜谢,他竟不安地说那些钱不够赏人,可见态度已变为恭敬。(3分)
(c)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3分)
(d)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於读书人在中举后可得享富贵,受人尊敬,不中举却被人贱视,因此每个读书人便以读书来求取功名,从而形成功利的社会风气。 (3分)

(4) 试说明本文如何能做到详略得宜。(16分)
答: (a)详写方面: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那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2分)
2)这些描写目的是讽刺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风气。(2分)
3)范进中举前的逆来顺受,以及中举后欢喜得发疯的情况。(2分)
4)这些描写目的是讽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与当时读书人的迂腐无能。 (2分)
5)作者描写范进中举后乡民的阿谀奉承。(1分)
6)这些描写目的是讽刺当时的炎凉世态。(1分)
(b)略写方面:
1)作者略写的部分是与本文主旨无甚关系的事情。(2分)
2)简略交代范进中秀才后的活动与应酬。(2分)
3)范进自行筹措盘费与应考乡试的经过。(2分)

(5) 试说明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来刻划范进这个人物。(8分)
答: (a)范进在市集上卖鸡,当邻人告知他中了举,他并不相信,便对邻人说:「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麼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2分)
(b)这段说话形容活现地刻划了范进的狼狈、寒酸,多年来他屡试不第,早已成众人的笑柄,使他有自卑心理,因此邻人向他报喜,他自然不敢相信。(3分)
(c)作者写范进知道自己真的中了举人,口中念念有辞:「噫!好了!我中了!」、「噫!好了!我中了!」这番话,尽现范进多年苦读,一举成名的盛喜之情。多年来的心愿一旦成真,令他疑幻疑真,故口中只念著这句话。(3分)

(6) 试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两人在外貌和遭遇的分别。(8分)
答: 范进和孔乙己的外貌:
(a)范进:五十多岁,尖嘴猴腮,面容瘦削,是明代人,故有绾辫。(2分)
(b)孔乙己: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穿的长衫又脏又破。(2分)
范进和孔乙己的遭遇:
(a)范进:多年苦读,除了读书外,并无其他谋生技能,生活艰苦,但尚有亲人(母亲和妻子),虽饱受丈人与旁人奚落,最后都中了秀才和举人。(2分)
(b)孔乙己:靠抄书为生,但好喝懒做,偶然还做些偷窃的事。另外,他并无亲人,受尽世人的冷眼,最后因偷窃而被打折腿,悄然而死,终生不得志。(2分)

(7) 试分析《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的叙述角度。(8分)
答: (a)《范进中举》是用第三人称叙述,因为它是整部章回小说的一节,但描写仍细致深入。(2分)
(b)以第三人称叙述可较全面及客观地描写人物及叙述情节,既能突出人物的语言行为,又可表露作者要寄托的思想。(2分)
(c)《孔乙己》用第一人称叙述,因为它是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这样令小说的描述场景范围有所局限。(2分)
(d)用第一人称叙述可更充分发挥「我」的作用,「我」在小说中能联系人物的生活片段,加强故事的可信性及真实性。(2分)
历届会考试题解答

93年第7题的(1)、(2)、(3)部分
问: 孔乙己及范进相同的遭遇及问透过他们的遭遇所要讽刺的东西。(10分)
答:(a)他们皆热衷功名,却屡试不第。(2分)
(b)生活穷困潦倒。(2分)
(c)饱受别人的奚落和白眼。(2分)
(d)讽刺之处:
1)讽刺科举时代热衷功名的读书人,揭示他们的荒唐生活。(2分)
2)亦讽刺旧社会的人的冷漠和世态炎凉。(2分)

问:孔乙己及范进的反应及想法。(4分)
答:(a)孔乙己的反应:颓唐不安,脸色灰黑,满口只说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教人半懂不懂。(1分)
(b)孔乙己的想法:感到没有面子,颓唐不安。(1分)
(c)范进的反应:他不相信邻人的话,只装不听见,低著头,往前走。(1分)
(d)范进的想法:想邻居在哄他,和他开玩笑。(1分)

问: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叙事手法及结构。(3分)
答:
(a)《孔乙己》用「我」-- 即第一人称去叙述故事。(0.5分)
(b)《范进中举》用「他」-- 即第三人称去叙述故事。(0.5分)
(c)《孔乙己》的结构比《范进中举》完整。(0.5分)
(d)《孔乙己》包括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结构完整。(0.5分)
(e)《范进中举》是节录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只写了范进的部分事情,虽仍能表达讽刺主题,但故事的开端和结构较松散,结构并不完整。(1分)

95年第6题的(1)、(3)部分
问:
那些描述适合范进。(2分)
甲.注重体面
乙.生活艰难
丙.讲究信用
答:生活艰难一项适合形容范进:
(a)他不善营生,故生活困苦,平日难得吃小菜饭,亦常依赖丈人胡屠户的救济。(1分)
(b)穷得没有饭吃,要卖鸡得钱买米。(1分)

问:引文(我那裏还杀猪……今日果然不错)的夸张之处。(4分)

答:
胡屠户说这番话的情况:
(a)范进知道自己中举而疯了,其后清醒过来,胡屠户和众人替范进清洗面容和衣服时,胡屠户对邻居说的。(2分)
语带夸张的地方:
(a)指范进是贤婿,才学高,品貌好,就连城中的张府、周府的老爷也比不上他。(1分)
(b)指女儿年纪虽大,但仍有不少富户愿意和自己结亲。(0.5分)
(c)指自己虽年老,但有好眼光。(0.5分)

98年第8题的(1)、(2)、(3)部分
问:《范进中举》的体裁及叙事观点。(1.5分)
答:(a)《范进中举》的体裁:章回小说。(1分)
(b)叙事观点:第三人称。(0.5分)

问:
试说明以下两项的内容,并分析有何讽刺之处。(6分)
甲.范进见报帖后的反应。
乙.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的评价。
答:(a)甲项的内容:
范进看到报帖后,看了一遍念了一遍,两手一拍,笑道「中了」,跟著往后跌了一交,喜极而疯了。(2分)
(b)乙项的内容:
胡屠户说他是贤婿,才学高、品貌好,是一个有体面的相貌,嫁给范进是女儿的福气。(2分)
(c)甲项讽刺之处:
讽刺读书人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指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祸害。(1分)
(d)乙项讽刺之处:
讽刺胡屠户见范进中举了变得阿谀奉承、趋炎附势。(1分)

问:引文(母亲不知是甚事……小儿方才出去了)中刻划母亲的手法。(1分)
答:
(a)以行动来刻划范进的母亲。(0.5分)
(b)从范进母亲躲藏起来的行为,描写她的惊慌和胆小。(0.5分)